來源:環球時報
其中,中國和歐洲是2022年電動汽車市場強勁增長的主要動力。LMC Automotive數據顯示,歐洲和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分別占總銷量的11%和19%。德國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顯示,在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德國,2022年全年電動汽車占新車產量的25%;2022年12月,德國電動汽車銷量已經超過傳統燃油汽車。
大眾汽車中國區負責人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表示:“我們在中國銷售的汽車中,電動汽車占比為1/4,今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3。我們還沒有達到臨界點,但我們預計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達到這個臨界點。”
大眾集團此前表示,2022年歐洲的新車總銷量下降了7%至830萬輛,但電動汽車的銷量增長了26%至57.21萬輛。該公司表示,大眾電動汽車的大部分銷量集中在歐洲,但中國和美國市場的銷量增長最為強勁。
福特汽車公司、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和寶馬也紛紛表示,在汽車總銷量下降之際,他們的電動汽車銷量在2022年卻增長了一倍多。而這一增長速度遠超此前一些機構的預測,國際能源機構在2021年曾預測,電動汽車要到2030年才能占全球汽車銷售額總量的7%至12%。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預計,該行業的市場份額在2030年可能會接近40%。
但一些分析師認為,當前疲軟的經濟令消費者感受到不小壓力,一些國家減少或完全取消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電動汽車的強勁表現很難在2023年重演。
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前景,關鍵看國家政策和行業價格體系。在補貼或稅收減免等政策減少的情況下,如果油價特別低、電價特別高,電動汽車的發展就會比較被動。同時,經濟方面的諸多不利因素也會對大眾消費行為產生影響。
美國《商業內幕》雜志報道稱,由于美聯儲持續加息,電動汽車的很多潛在消費者流失。為了刺激消費,美國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已開啟降價模式,大幅下調部分頂級車型的價格,降價幅度高達20%。
崔東樹認為,在美聯儲加息、世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降價能否刺激消費主要看市場需求萎縮程度有多大,當前車企降價的策略極有可能延續下去。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過去幾年汽車生產商尤其是歐洲廠商一直陷于汽車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短缺,供需之間的不匹配是2022年汽車制造商在銷售普遍疲軟的情況下仍能獲得高額利潤的原因之一。隨著經濟走弱、供應鏈問題緩解、補貼減少,汽車制造商會發現更難維持新車的高價。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汽車分析師彼得·福斯也表示:“未來一年,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可能會減弱,疲軟的經濟將導致零售商和消費者更不愿意購買產品。供應有可能超過需求,我們將再次開始看到汽車打折。”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