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凱財經 作者|股伯通
面對節前的斷崖式下跌,以嶺藥業正在開展自救行動,意圖力挽狂瀾。
1月24日,有報道稱以嶺藥業的“連花清咳片”已在新加坡獲得“中成藥”注冊批文,該產品基于研制連花清瘟的理論指導思想研制而成,被市場視作連花清瘟“姊妹藥”,是連花清瘟系列重要產品之一。
1月25日,以嶺藥業在重要媒體發聲,稱30年來始終堅持“市場龍頭,科技驅動”的發展戰略,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主基調,在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等方面持續深耕,將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使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煥發光彩。
1月26日,以嶺藥業以奮力推進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為題,盤點了承擔和完成的40余項重大新藥創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取得的800余項國內外專利,以及在理論創新、技術創新、應用成果等方面榮獲的六項國家級科技大獎。
1月27日,以嶺藥業稱已經高標準打造了40余個中藥材種養殖基地,涉及品種30多個,覆蓋全國18個省區。不僅保證了生產藥品所需的中藥材質量,也推動了鄉村振興建設。

這些好消息會對接下來的股價形成支撐嗎?
院士家族身家蒸發230億
去年12月8日午后,以嶺藥業市值突破900億元,公司實控人吳以嶺院士的身家達到280多億元,吳以嶺家族的身家則逼近500億元。
不過,風頭正勁的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隨后陷入了各種非議之中。12月18日,以嶺藥業官微在緊急發布了“關于連花清瘟安全性的聲明”,直指近日關于“連花清瘟可造成肝損傷、肝衰竭”的網絡謠言嚴重誤導了廣大民眾,嚴重損害了連花清瘟的產品形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以嶺藥業稱,連花清瘟上市近20年,不良反應屬于非常罕見的級別。國家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報告顯示,連花清瘟膠囊自上市截止2022年11月30日,累積銷售量約424億粒,估算用藥人數約11.79億人次,不良反應發生率十萬分之一。
不過,此舉非但沒能提振市場信心,反而導致以嶺藥業股價在12月19日以下跌3.41%開盤,并在15分鐘內逼近跌停,此后雖然股價有所反彈,但大部分交易時間都處于大跌狀態,當天下午兩點之后,股價便封死在跌停板上。
富凱財經注意到,此次跌停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挫,以嶺藥業股價遭遇了一波10連跌,一直到跌破30元/股才有所緩和。
進入今年1月之后,以嶺藥業股價整體處于平緩下跌的態勢,截至1月20日收盤,今年下跌約4%,但距離歷史高點已經劇烈下挫約46%。
在春節前的短短30個交易日內,以嶺藥業市值已經從900多億元下跌至483億元,公司實控人吳以嶺院士的身家蒸發約130億元,吳以嶺家族的身家則蒸發約230億元。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