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研發人員為高中及以下學歷
不僅營收規模小成長性不足,迅達工業研發投入也不達標。
2019-2021年,迅達工業研發費用(與研發投入金額一致)分別為1070.8萬元、1075.77萬元、1171.41萬元,2020年和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約在5%左右,遠未達到15%的要求。此外,公司三年研發費用之和也未達到5000萬元。
迅達工業的研發費用率也低于同行。2019-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5%、4.72%、4.82% ,在4家同行可比公司中墊底。

來源:招股書
研發費用金額及占比、增速是衡量企業創新性的重要指標。迅達工業研發費用及增速不達標,研發費用率又低于同行,公司創新性可見一斑。
迅達工業研發人員的學歷也可以證明公司創新能力。2019-2021年、2022年上半年各期末,公司研發人員總數分別為38人、41人、39人、36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分別有20人、20人、19人、18人,占比分別為52.63%、48.78%、48.72%、50%。

來源:招股書
迅達工業還被質疑突擊增加發明專利。截至目前,公司共擁有9項發明專利,但其中8項為2020年及以后申請,2項發明專利還為繼受取得。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公司專利及技術是否具有競爭力。
公司解釋稱,經營管理層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相關產品和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變得尤為迫切,因此2020年以后申請的發明專利較多。
迅達工業的解釋雖然有一定合理性,但這也說明公司知識產權重視程度不高,2020年才開始重視。還從側面說明公司產品技術的特有性、先進性或不足,否則不至于2020年也就是IPO前夕才開始重視。
實控人多次代公司發放員工獎金 浙商證券盡調如走過場?
新版招股書(2022年12月版本)顯示,迅達工業實控人曾多次代公司發放員工獎金,報告期內累計金額高達近200萬元。由此可見,公司內控存在不規范之處。
然而,在迅達工業首次遞交招股書時(2022年9月),公司并沒有披露實控人代公司發放員工獎金事項。直到深交所下發問詢函,公司才披露該重要事項。
迅達工業此次IPO的保薦機構為浙商證券。根據《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之規定,保薦人應說明發行人是否存在內控不規范或不能有效執行的情形。
但浙商證券在迅達工業第一遞交招股書時,沒有督促公司披露實控人代發放員工獎金這一內控不規范的事項,盡職調查猶如“走過場”。

來源:招股書
除了個人卡代公司發放獎金,迅達工業還存在使用個人卡代公司收取銷售款、代墊費用等問題,可見公司財務內控十分不規范。2019-2021年個人卡代收款金額合計高達745萬元,但浙商證券在輔導期內卻未發現或在第一版招股書中故意隱瞞。
來源: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資組/鐘文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