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人山人海強勢來襲!這個春節,每個人都帶著同樣的靈魂感嘆,“全國人民都來陪我過年了嗎?”
年夜飯堂食一桌難求,熱門餐廳排號動不動就超過千位,海底撈5天接待顧客超過650萬人次,小吃街、美食街更是人多到被擠成肉餅...
01
爆炸性消費
春節餐飲井噴式復蘇!
根據美團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6天,日均消費規模同比2019年增長66%,全國多人堂食套餐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53%。
從成都吼堂老火鍋到長沙地標文和友再到北京四季民?绝喌,全國上下數以萬計的餐廳客流爆滿,等位超過1000桌。
吼堂火鍋以日排隊訂單4000的成績,直接翻倍突破自己的歷史最高水平;長沙頂流文和友更是憑借排位4600+桌的成績一舉登上微博熱搜。
寒冷抵不住消費熱情,憋了三年的消費者,在這個兔年春節,返鄉與假日外出計劃帶起了流動熱潮,直接達成消費的快速增長。
而同樣“憋氣”三年的餐飲老板,也終于過了個實打實的“肥年”。
02
高端排長隊,小吃人擠人
各品類復蘇實況如何?
這個春節檔,對于大部分老板來說,既是賺到鈔票的節日,也是看到了希望的節日。有人一鼓作氣忙開新店,勢能滿滿;有人忙著復工、數錢,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有人在朋友圈曬出排隊等位的火爆場景。
總體來說,這輪“春節復蘇檔”有如下現象值得關注——
1、旅游消費達峰值,餐飲成熱餑餑
疫情放開后,對于旅游旺地來說,異地游客的堂食與本地消費共促著餐飲加速回暖。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春節假期7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人次超過3億,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為疫情以來4年同期最高值。
熱門旅游城市長沙的餐飲打卡標志,文和友和茶顏悅色雙雙登上了熱搜。前者在春節期間締造了排位超過4600桌的夸張景象,后者喝一杯至少要排位等三小時。
費大廚辣椒炒肉創始人費良慧則發出朋友圈“很長沙”。據了解,黃興中心廣場店,1月24日最高峰10分鐘取號150個,翻臺超7輪以上。
北京的全聚德、鴻賓樓、同春園、峨眉酒家、護國寺小吃等景點周邊老字號名店,也迎來了不少市民和來北京游玩的游客,除夕夜“一桌難求”,銷售收入翻2-3倍。
同時間的西安更是“爆炸”,小吃街上的一句“兵馬俑要出來維持秩序了”直接宣告餐飲的井噴式復蘇。數據也是驚人,春節期間西安整體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571%,消費市場加速升溫,餐飲收入達到9532萬元。
2、小吃強勢覺醒!帶動流量井噴
大年初六,在北京前門大柵欄商圈,內參君發現,道路兩側“搬”出了不少小吃檔口。炸醬面、紅柳羊肉串、門釘肉餅、鹵煮、糖葫蘆、臭豆腐、綠豆糕……幾乎每個檔口前都排起了長隊。
即便寒風凜冽,但不少人依舊站在街上邊吃邊聊,“吃吃喝喝”成為一條街上的重要“景觀”。這熟悉的場景,近三年來第一次看到!
旅游的強勢復蘇,帶動小吃產業的火爆。而從大柵欄的檔口來看,不少小吃品牌都在包裝上做了功課,比如“30多年專做一碗牛肉面”、“老北京吃的米其林”等等,加強飲食文化底蘊。
3、家常菜、家庭聚會型的中餐廳,老少齊聚。
這個春節,中餐廳也沒“閑”住,特別是以家庭聚會為主的正餐品牌。比如紫光園春節前后連續開出兩家正餐大店,分別是王府井店、房山店,單店單日最高排隊180桌。而通州店午餐最高排隊也達到了117桌。不少家庭“老少集體出動”,守候在門店的等位區。
負責人告訴內參君:春節期間,門店包間每餐全部預訂兩輪及以上。各個門店根據預訂情況,人員上班時間和備貨全部調整優化,比如,往年初一早餐會停業一天,而今年初一正常營業。
“破五”當天,餃子館也人滿為患;葚S餃子樓當天僅外賣就賣出了2萬多個餃子,迎來銷售高峰。
4、火鍋、龍蝦等社交餐飲,迎來聚會扎堆。
春節期間,旅游、探親、聚會需求交匯爆發,點燃了全國的餐飲市場。而偏重社交屬性的品類如火鍋、小龍蝦,烤肉等,也迎來了客流扎堆的現象。
數據顯示,1月23日大年初二開始,全國海底撈門店的客流就開始大幅度增長,在23日到27日的5天里,共計接待顧客超650萬人次,比上周同期客流增長20%。1月26日是傳統的初五迎財神吉日,海底撈單日接待顧客超135萬人次,這一數據已經超越了今年元旦的階段性客流高峰。
共2頁 [1] [2] 下一頁